company logo
advertisement for deep fried Twinkies


《遗传与进化》部分有关问题解答


 1.杂合子之所以表现显性性状,其原因是什么?

解答: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特定的位置(位点)。同一位点上的基因称等位基因,其作用有显、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能掩盖或抑制隐性基因的表达。不同位点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它们之间也有不同的相互作用,有相加的,也有非相加的(如互相排斥、相辅相成、互为消长等)。如果是完全显性,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隐性基因就不能表达,只有两个都是隐性基因或只有一个隐性基因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时才能表达,如豌豆矮dd和色盲XbY。

2.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端插入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在发生下列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  )

A.换单个碱基对     B.加4个碱基对

C.失3个碱基对 D.失4个碱基对

答案选D。需要请教大家的是:虽然缺失4个碱基对,对于后面的氨基酸顺序影响最小.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起始端缺失4个碱基对,是否就意味着缺失了起始密码,根本就无法转录了。那来的编码蛋白质啊。真核生物能否转录,关系到非编码区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启动子、终止子等问题,关起始密码子什么事?

解答:只有翻译的时候才涉及到起始密码子啊!从分子水平上看,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与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核内的主要变化有区别吗?有的资料说核内的主要变化是:进行DNA复制,有的资料说核内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遗传密码不等于遗传密码子。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连碱基。

解答:支持该观点,学生们在书写时经常这样混写。我跟学生讲,现在的学生好象崇日一样,你看,学生起的昵称,都是什么“子”,平时叫同学的名字后面也要带上个“子”。是不是有些感染?

我认为有必要纠正学生规范的书写。因为中学阶段知识的呈现也是阶段性的,所以强调学生答题以教材展示内容为宜。尤其是专业术语和教材中的结论性述语不要随意更改。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那么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了,生物是否一定发生进化?比如迁入迁出等是否会引起生物进化?

解答:①只要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了,生物就一定发生进化,只不过进化的程度不同

②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也会导致生物的退化

③我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但它的逆命题不成立!

6.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进化-这句话对吗?

解答:①对生存没有影响的基因频率改变一般认为不导致生物的进化。

②基因频率改变一般认为是生物的进化

③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进化

7.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生物进化吗?

解答:①对的!充分不一定是必要。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应该会引起生物进化。

8.基因重组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么?基因重组不是只改变基因型频率么?怎么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呢?

解答:①有啊,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表明该物种已经发生了进化了。而物种进化的原材料之一就有基因重组。

②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体现的,后代中某个基因的频率可以提高或降低(组合是随机的)

③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频率,因为那是随机的,在群体中由于后代数量非常多它就不会改变。只有自然选择才能改变基因频率,即当自然选择把某个基因选择淘汰了,这个基因的基因频率才会下降,它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随之上升。

9.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很多,如突变/迁移/遗传漂变/选择/基因重组等.我觉得在一个无限大的种群中,如果基因频率达到了平衡,基因重组是不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的?大家说我说得有道理吗?

解答:在无限大的理想种群中,基因重组是不改变基因频率的。这就是哈代-温伯格定律.

10.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进化对吗?

解答: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1.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提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病菌中原来就存在着抗药性强的个体,在抗菌素的自然选择作用下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久而久之,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解析:此题易错选B,原因是认为使用抗菌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即人工选择。到底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能不能依据“人为因素造成的”还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来区分?这个问题的确容易误解。其实,自然选择是通过各种环境条件(可以人为的)对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进行考验,适者生存,不适者则淘汰;而人工选择是人们主动有目的地选择人们所需要的品种,并将其保留下来。所以,判断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关键是看适应环境还是为人所需,千万不能以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来区分。所以正确答案选C、D。

12.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这个说法对吗?我们知道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但能不能说它是细胞质中的主要遗传物质呢?

解答: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就是DNA!细胞质中的核酸主要是RNA!只要有细胞结构,不管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不管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遗传物质就是DNA!

13.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有哪些?

解答: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有:

(1)XY型性别决定——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大麻等)。雌性:N+XX;雄性:N+XY。

(2)ZW型性别决定——鸟类和蛾类等。雌性:N+ZW;雄性:N+ZZ。

(3)基因对性别的决定——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玉米细胞中有若干基因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如果正常植株基因型为A B ,则基因型为aaB 的植株因侧生的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为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 bb的植株因顶生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生的花序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

(4)染色体组数对性别的决定——蜂类是二倍体生物,其性别由染色体组数决定。雌性(蜂王、工蜂):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雄性(雄蜂):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

(5)环境因素决定性别——大部分蛇类和蜥蜴类的性别决定是在受精时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有一些龟鳖类和所有的鳄鱼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环境因素(如温度)决定的。龟鳖的卵在低于28℃时孵化,后代将为雄性;高于32℃时孵化,后代将为雌性;介于28℃~32℃时孵化,后代既有雄性个体也有雌性个体。

14.与基因有关的一组概念辨析

(1)基因的定义

①狭义:基因一词是1909年约翰逊提出的代替“遗传因子”的词。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DNA分子中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能称为基因(“基因间隙区”),这些“基因间隙区”虽然不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表达,但却有个体差异,可用于侦探罪犯。所以仍然把“基因间隙区”纳入“人类基因组草图”。

②对于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而言,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也应该可以叫做基因

③广义:基因的概念就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断

④遗传效应是指能够控制生物的某种性状。具体就是能够控制合成体现性状的某种蛋白质,即遗传的种种功能:复制、转录、翻译、重组和突变以及调控等功能。

(2)密码子

①密码子的发现和破译:最早提出遗传密码这一名词的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奥地利物理学家施勒丁格(E.Schrodinger,1944)。第一个提出遗传密码具体设想的是美国物理学家G.Gamov,他通过推算提出了三联体密码子的概念,并且进一步推论一种氨基酸可能不止有一个密码子。克里克(Crick)、布伦纳(S.Brenner)等人以T4噬菌体作为主要研究材料,证实了三联体密码子决定20种不同的氨基酸。第一个用实验破译密码子的是马太和尼伦伯格。

②密码子的定义: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有64种,能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中)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个不同的密码子来决定,起始密码子也决定氨基酸的,另外UAA、UAG、UGA三个密码子不能决定任何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密码子。

③密码子的特点:

A、密码子具有通用性:不同的生物密码子基本相同,即共用一套密码子。

B、密码子不重叠:两个密码子见没有标点符号,读码必须按照一定的读码框架,从正确的起点开始,一个不漏地一直读到终止信号。

C、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大多数的氨基酸都可以具有几组不同的密码子

D、密码子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3)反密码子的定义: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的一端的三个碱基排列顺序。(反密码子有61种)

(4)遗传密码的定义:遗传密码是指mRNA上碱基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由所有密码子共同体现出来的对应关系。所形成的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遗传密码这个概念的外延包括64种密码子。

(5)遗传信息的定义: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基因上的脱氧核苷(碱基)排列顺序。

(6)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联系:DNA(基因)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到信使RNA上,转运RNA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反密码子与信使RNA上的密码子(碱基)配对。

(7)遗传信息位于DNA;遗传密码位于mRNA;密码子位于mRNA;反密码子位于tRNA。